社会救助政策知多少(政策解读)

来源:景古镇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4-03-01 10:34
字号:
收藏

社会救助政策知多少(系列一)

一、什么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简称“低保”)是指对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或符合重度残疾人、支出型困难、低保边缘家庭等入保条件,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的,政府以货币补助为主要形式,保障其家庭人均收入达到当地低保标准的社会救助制度。

二、什么是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是由原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城市“三无”人员救济制度整合而成。

三、什么是临时救助?

临时救助是国家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的救助。

社会救助政策知多少(系列二)

一、哪些对象可认定为共同生活家庭成员?

夫妻双方及其未成年子女、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含在校接受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教育的成年子女),无论是否分户(指户口簿,下同)、是否共同生活,原则上视为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其他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关系且长期(指1年以上)共同生活居住的人员,无论是否分户,按有利入保原则,可视为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也可视为非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其他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关系但未长期共同生活居住的人员,无论是否分户,应视为非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认定不受居民户口簿所记载成员的影响。

二、如何界定低保申请人的家庭收入?

家庭收入是指申请低保的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在规定期限内获得的全部现金及实物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的总和。家庭人均收入是指家庭收入除以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数所得到的平均数。

 

三、申请人家庭财产包括哪些?

家庭财产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拥有的全部动产和不动产。动产主要包括银行存款、证券、基金、商业保险、债权、互联网金融资产以及车辆、工程机械等。不动产主要包括房屋、林木等定着物。

对于维持家庭生产生活的必需财产,在认定家庭财产状况时,由申请人书面承诺,经村(居)确认属实,可予以豁免。

社会救助政策知多少(系列三)

一、何为支出型困难低保?

因病(伤)、因残、因学等支出型困难家庭按其家庭收入情况,可将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纳入低保,也可将刚性支出发生者单人纳入低保。

二、因病(伤)致困家庭的入保条件?

按户入保:(一)提出申请前12个月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二)扣除同期发生的医疗费用刚性支出(指获得各类保险补偿、救助捐助后由个人负担的实际支出)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三)家庭财产等状况符合认定条件;(四)疾病(人体损伤)尚未痊愈,仍有后续治疗费用支出。

单人入保: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100%,其他条件符合按户保相应规定的,患者(伤者)可单人入保。

三、因残致困家庭入保条件?

按户入保:(一)提出申请前12个月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二)扣除同期发生的残疾人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照料护理费用刚性支出(指获得各类保险补偿、救助捐助后由个人负担的实际支出)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三)家庭财产等状况符合认定条件;(四)仍有后续康复治疗、康复训练或照料护理费用支出。

单人入保: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100%,其他条件符合按户保相应规定的,残疾人可单人入保。

四、因学致困家庭入保条件?

按户入保:(一)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中有国家统招全日制非义务教育阶段(原则上限于本科及以下学历教育)的学生或接受学前三年教育的儿童,且学生(学前儿童)仍在接受上述教育阶段的教育;(二)提出申请前12个月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三)扣除一学年教育费用刚性支出(指获得政府和社会资助后由个人负担的学费、保育教育费、住宿费等实际支出;就读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或进入非普惠性幼儿园的,其自付费用超出当地公办同类学校、同校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或普惠性幼儿园收费标准的部分不予扣除,也可由当地具体规定扣除限额或不予扣除的情形)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四)家庭财产等状况符合认定条件。

单人入保:家庭收入在当地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100%,其他条件符合按户保相应规定的,学生(学前儿童)可单人入保。

五、对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的重度残疾人(含三级精神、智力残疾)符合什么条件可以单人入保?

(一)本人属一级、二级重度残疾或三级精神、智力残疾;(二)本人未享受城镇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养老、工伤等社会保险待遇(不含一次性补助);(三)本人无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及其他经常性收入,或上述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四)提出申请前12个月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家庭财产等状况符合认定条件。

 社会救助政策知多少(系列四)

一、对申请人(低保对象)家庭人均金融资产如何规定?

除生活困难且靠家庭供养的重度残疾人(含三级精神、智力残疾)家庭人均金融资产不得超过当地年低保标准8(含)倍,其余申请人(低保对象)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金融资产不得超过当地年低保标准4(含)倍。

二、低保金如何核定?

低保金按差额补助或分档补助两种方式核定。实行差额补助的,低保金按照核定的申请人家庭人均收入与当地低保标准的差额计算,基本计算公式为:家庭月低保金=(当地月低保标准-家庭月人均收入)×保障人数;实行分档补助的,低保金按照当地设定的分档补助标准,综合考量低保对象收入水平、困难程度和人员情况的差异,给予其不同档次的补助。

三、低保金如何发放?

低保金原则上实行社会化发放,通过金融机构按月直接支付到低保家庭个人账户上。原则上,低保金从确认同意的次月起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