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县:精治善管“绣花针” 织就干群“同心圆”

来源:康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5-08-25 10:15
字号:
收藏

康乐县以“精治善管”为绣花针,穿起民生实事、基层治理、服务优化等千条线,在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盼、凝聚群众力量中,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织密织牢干群“同心圆”,绘就出一幅基层治理有温度、党群同心共奋进的生动画卷。

61岁的康乐县八丹乡叶素村群众马木沙,双腿残疾,和妻子流动摆摊卖水果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无证经营和与城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你赶我躲”的交易方式,让马木沙夫妻俩苦不堪言,收入也难有起色。今年4月份,康乐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特意为他和另外2名残疾群众,在城区新规划的水果交易市场内分配了固定摊位,这让马木沙一家人既感到意外又备受感动。

这两天,康乐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马伟海和干部们来到马木沙的小摊前了解他的现状:“老马,最近生意好着吗?这里比以前到处流动着摆摊感觉咋样?”马木沙笑着说:“这边挺好的,差不多一个月能卖2000多元呢,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照顾和关心。”“你们家庭也比较特殊,现在有了这个固定的摊位,希望你们把水果品质把控好,日子越过越好。”马伟海关切地说。马木沙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嗯嗯”的应和着。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康乐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针对流动摊贩与交通秩序的矛盾,以“疏堵结合、服务民生”为原则,在市场路规划112个临时瓜果摊位并公平分配。同时,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合理施划非机动车位、共享单车位336处、安装环卫工具箱90个,新建优化23座公厕,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实现管理与民生双促双赢。

康乐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党支部书记、队长杨康兵说:“我们对县城的26条街区的占道、流动、超门店经营和‘蜘蛛网’‘牛皮癣’、乱贴乱挂等城市乱象进行综合整治,市容市貌明显提升。”

群众的“心愿清单”就是职能部门的“工作清单”。康乐县通过补短板、强弱项、优服务,持续擦亮“温暖城管”品牌,将精细化管理的“绣花功夫”延伸至城市治理“神经末梢”。夏秋交替,降雨频繁,针对城区降雨后道路两旁雨篦子位置难以识别,影响排涝进度的问题,康乐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迅速行动,紧急组织力量对城区雨篦子进行统一标记,有效提升了城区防涝能力。

“通过城市内涝和排查,我单位对3685个雨篦子分为3个片区12人,利用3天时间标记完毕。”康乐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二中队队长马祖福告诉记者。

长期以来,康乐县老城区地下管网老化失修,不仅造成排水不畅,还导致供水压力不稳、水质受影响等一系列问题,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困扰,了解到群众的急难愁盼,康乐县从群众感受出发,以百姓体验为标尺,迅速启动总投资达8904.94万元的老城区地下管网及设施更新改造工程,重点推进给排水、污水、热力、燃气管道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切实回应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的期盼。

康乐县城东商户马古拜对记者说:“每年雨季一下大雨路面上积水严重,味道也大。还有人行道也不平整,行人通行不安全,希望通过这次改造工程,能够改善现状。”

“滨河路热力管道总共有930米,咱们是从8月份开始动工,到9月底全部就完工。现在工程进度已经是开挖了400米,管道已经焊接有40米左右,预计9月底就可以全线完工。”康乐县老城区地下管网及设施更新改造项目(一期)滨河路热力管网监理工程师王军兵说道。

“看得见”的施工火热进行,“看不见”的细节温暖民心。老城区地下管网及设施更新改造工程启动后,康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立专班,压实责任,督促施工单位抢抓建设黄金期,倒排工期推进项目。同时统筹施工时序,推行“开挖一段、验收一段、铺设一段、回填一段”模式,24小时轮班,既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又避免重复开挖扰民。

康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办主任潘小龙表示:“为了将施工期间对县城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我单位督促项目参建各方加大施工机械、材料、人员的投入力度,确保今年年底项目建成使用。”

“基础实,则百事兴。”今年以来,康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紧扣城乡发展所需、群众生活所盼,锚定基础设施、排水防涝、管网更新等短板弱项精准发力,总投资达53.476亿元的30个基础设施项目开复工,城市基础设施储备项目达到8个。为绘就宜居宜游新画卷,康乐县园林绿化中心也持续发力,多措并举提升县城品质与景区活力。今年实施的胭脂湖文化广场改造项目已投入使用,县城花草种植项目稳步推进,5.36万平方米空闲地面已完成花草种植,“园在城中、城在绿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季季有彩”的图景渐次铺展,居民的幸福感在绿意中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