馓子
康乐街上有很多家馓子店,金黄色的馓子摞起来,色泽鲜亮,味道诱人。在开斋节、古尔邦节等重要节日,以及结婚等喜庆时,都把馓子作为待客的主要面食之一。馓子制作很费工夫,主要经过揉、醒、搓、炸等环节。揉,准备好面粉后,加上调入花椒、红糖、蜂蜜的开盐水,为了更加酥脆,和面时可以放入鸡蛋,先搅成干湿适当的面絮状,一切准备好,就开始揉面,揉面团做到三光 :手光、盆光、面光,揉面费力气,但是揉好面是基础,丝毫不能马虎。醒,将揉好的面团切成一根根形态一致的面棒,然后整齐地放在干净的盆子中,倒上油以防粘到一起,之后盖上保鲜膜放到热炕上进行“醒面”。搓,一根面棒就是一盘馓子,醒好的面棒在案板、盘子中拉扯、揉搓,最后弄成一条长而均匀的面条,一圈圈地套在手上,要一边绕一边慢慢拉细,尾端收口处可以捏在面条上,这样炸的时候不会散开。炸,准备两根筷子,筷子要很长,一般用沙柳枝做成,把刚刚绕好的面条,套在筷子上撑直,再稍微拉长一些,将筷子伸入锅中,先边炸边抻动,等基本定型后抽出筷子,让其漂在油中,油炸期间要多次翻面,好让两面上色均匀,只要炸到颜色金黄,就可以出锅了。康乐食用油以菜籽油为主,中医理论认为,菜籽油味甘、辛、性温,可润燥杀虫、散火丹、消肿毒,还具有一定的软化血管、延缓衰老的功效。
我在康乐自己做饭就全部用菜籽油,感觉味道清香,颜色鲜艳,特别是烙油饼、炸油条,出锅后黄亮可口,是其他油没法比的。有一次我采了一点榆钱,用玉米面拌好,用菜籽油煎制,在朋友圈发了一下,金黄亮丽的颜色馋倒了一众山东朋友。刚到康乐时还见过一种粗馓,当时正好山东这边的朋友在场,大家边吃边猜,断定不是油条也不是麻花。比油条硬一点,而且有点酥脆的感觉 ;和麻花相比,粗馓更侧重于甜并且酥软 ;形状方面,油条和麻花都是一根一根的,油条一般两片捏在一起,麻花一般是三条拧在一起,粗馓和细馓结构一样,许多条连在一起,只不过是粗粗的、扁扁的。粗馓的制作难度更大,火候更不好掌握。馓子卖的时候不论斤,不拆开散卖,只论把,这样才能保持馓子的外形美观完整。苏轼还就馓子写过一首诗《戏咏馓子赠邻妪》“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
自撰联咏馓子 :
一根面条绕三十圈至柔须经磨砺
两支筷子炸千百遍极刚必由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