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百年教育情怀,深化东西教育合作,助力康乐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县教育局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3-12-05 16:13
字号:
收藏

1913年,时任甘肃省教育会会长的牛载坤先生南下寻找救国之策,在南通结识了致力于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张謇先生。在交谈中,张謇说:西部的发展与建设应首先重视教育。这句话成为牛载坤先生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回到家乡康乐后,牛载坤先生创办了多所学校,并对家乡教育发展做出了规划,其间,张謇先生应邀为牛载坤家乡康乐县八松乡的学校题赠树风学校的匾额,并以通州师范坚苦自立,忠实不欺八字校训相赠。

自1999年起,南通市虹桥二中师生和甘肃康乐师生就已经开展结对互助互学活动。历时20多年的交流学习,现在两地教育合作硕果累累,特别是在两地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通市康乐教育基金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广泛资助资助下,通过“情系西部”、两地教育交流、西部走访慰问、培养贫困学生等方式,为康乐县培育英才。

为赓续百年教育情怀,深化东西教育与合作,进一步提高我县办学水平,推动我县教育均衡、优质、和谐、高质量发展发展,2023年11月13日-17日,康乐县教育考察团一行14人赴南通市开展了为期五天的观摩学习活动。

一、基本情况

考察团分初高中组和小学组,分别参观了南通市紫琅湖实验学校、南通市虹桥二中、南通大学附属中学、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紫琅湖校区)、南通市崇川小学和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考察过程中参观了各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文化建设,参加了交流座谈和教学教研活动,从学校管理、办学理念、发展规划、教师发展、德育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学习。

在南通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协商决定康乐中学与南通大学附属中学,苏集初级中学、五户学校与南通市紫琅湖实验学校,蓝川初级中学与南通市虹桥二中,胭脂湖小学与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分别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并推荐新治街小学、城北学校、胭脂湖小学成为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言意共生”语文教学成果应用实验学校成员,开启了康乐南通两地合作共享、协同发展的新征程。

二、学习收获

(一)政府大力支持,领导高度重视。“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南通城是由近代实业家张謇设计建成的,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紫琅书院”更是开近代教育之先河,孕育了南通教育的百年辉煌。随着改革开放苏南经济的迅速崛起,南通市的教育事业也获得了飞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连年在江苏省独占鳌头,基础教育以优质、高效、低耗的特征,树立了自己在教育界的品牌形象。近年来,南通市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南通教育的新规划,确立了新目标,全面推进“现代化教育高地、新时代教育之乡”建设。南通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南通教育将在“高”和“新”上发力,从五个方面全面推进现代化教育高地:一是素质教育高地;二是教育创新高地;三是教育供给高地;四是教育生态高地;五是教育精神高地。通过五个高地建设,展现南通“教育之乡”的新定位、新内涵、新质态、新支撑、新影响。此次考察观摩的几所学校,政府投入大,领导关注多,南通市各学校硬件设施和软件实力在全国都是遥遥领先的。南通市高考连续十年为江苏省第一,往往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有十几甚至二十几人考上清华、北大,是南通市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的生动写照。

(二)办学理念先进,文化建设多元。“南通教育”品牌的炫目成绩和真正魅力在于正确理念的引导、科学机制的管理和教师团队的努力。南通教育理念的超前可以从校长身上体现出来,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范玉梅认为,学校的特色是学校管理者思想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学校特色主要就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表现,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可以是教学方式的创新,也可以是学科特点的展示。

观摩学习中,我们还看到这里的学校普遍重视内涵建设,学校工作的开展都将办学理念渗透到了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南通市各级各类学校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全力营造文化氛围,漫步在南通市的校园,我们处处能感受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浓厚的文化气息,即便是一个小小的消防栓也是精心设计、内涵丰富。例如南通市紫琅湖实验学校,主打“正和”文化,进入校园,看似普通的迎门石,它的长宽高蕴含深刻的“正和”文化。校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体现了全体老师的智慧和心血。墙体浮雕以及学生作品展厅,跨越了古今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孩子们以现代的视角追溯历史,正视当下,遥想未来。“正和书吧”则是教师心灵的栖息地,一杯咖啡,一本经典,一段沉思,让老师们获得心灵的宁静和思想的升华。又如南通大学附属中学,秉持“博雅、勇毅”校训,贯彻“促进科学、人文和艺术三位一体”的博雅教育理念,形成了雅正德育、学院课程、慧学课堂三大特色。总之,南通各学校办学理念先进,文化建设新颖。幽静雅致的校园,独具特色的文化,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同时也引起了深刻的思考。

(三)精细管理促效,教师成长提质。南通市各级各类学校管理模式精准高效。考察观摩的每一所学校的管理都是科学化、精细化和实效化。首先,建立班子成员包级分抓机制。在考察团参观并与班子成员座谈中发现各学校锦标赛都采用“扁平式管理”,各年级建立班子成员包级分抓机制,将一个年级作为一个小学校来管理。其次,教师评价制度科学有效。学校建立捆绑式教师队伍建设机制,青蓝结对中采取结对教师综合双向考核,提高教师传帮带的实际效果。再次,新入职教师培养体系全面。对新入职教师的培养标准高、要求严,有具体培养计划,注重过培养实效和能力提升。最后,注重教师基本功的训练。普通话、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简笔画、课件制作、多媒体运用等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机制。

(四)校本教研提效,特色活动强基。南通市各级各类学校结合教师专业水平层次,建立适合实际的校本教研活动,将校本教研深入课堂,并延伸至课外,让教师明确不足,针对短板开展校本培训,或者请校外专家名师做专题讲座,学思想,长见识,提效率。

南通市各级各类学校着力于打造校园特色活动。例如南通市紫琅湖实验学校(紫琅湖校区)建校两年,已经形成自成体系的校本阅读课程,并结合新课程标准,在扩大学生阅读量、开展整本书阅读方面下足了功夫,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时间管理保质,午练活动固基。在观摩的几所学校中,不管是高中初中,还是小学,学生中午基本上都不回家,每生每天向学校交12元左右的餐费,统一在学校餐厅就餐,并且每个学生都有指定的就餐位置;教师也在学校就餐(我们在南通市虹桥二中和师生一起吃了午餐,菜品非常丰富),餐后学生返回教室进行午练。有的学校利用每天午练的时间,通过简短的考试来巩固上午学过的知识。这样的时间管理,南通市各级各类学校都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大量工作,确保学校有充足的时间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六)教师备课充分,学生学习自主。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入课堂,参与听课活动。通过听课,我们发现,南通的教师基本功扎实,备课充分,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突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我们观摩了生物、体育教研组的集体备课,老师们在备课中深度挖掘教材,多层次设计教学活动。在南通市紫琅湖第一小学,我们发现老师们的课堂教学以启发式和探究式为主,课堂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活动中的知识生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元化;作业设计主要以实践性作业为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

(七)课程建设丰富,学生发展全面。南通市各级各类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社团活动。深入开发校本课程。例如紫琅第一小学通州湾分校开发的“耐盐水稻”校本课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例如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紫琅湖校区)开展的校外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既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又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创新建设课程基地。例如南通大学附属中学建成了数学与科学、“星火创客空间”、“江海文化”美育、涵育“智仁勇”精神的篮球文化等四个省级课程基地。探索改革教学管理。例如南通大学附属中学在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上的学院式改革,尤其是依托学院建构课程的实践,不仅为新高考、走班制做好了准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技能产生了的积极影响。

(八)东西协作有爱,莘莘学子争荣。考察团看望了虹桥二中康乐班就读的学生。在寒冷的冬天,给他们带去了家乡的温情和关怀。自1999年开始,虹桥二中的师生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踏着张謇先生的足迹,加入了情系西部的行列,延续了南通人“情系康乐”的情缘。莘莘康乐学子,虽家境贫寒,但刻苦勤奋,他们都以优异的成绩为自己争取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完成高中学业的学子先后考取解放军政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康乐班”的设立,不仅助学西部贫困学子,他们的精神同样也激励了当地学生,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南通教育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康乐与南通在义务教育办学方面的合作交流由来已久,我们希望通过两地学校的这次结对,能够更深入地交流,全方位地合作,进一步提升康乐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全力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三、意见建议

(一)全县统筹发展,各校贯通教育。南通考察时我们还看到了各级学校之间的密切交流,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甚至从初中到职业教育、从高中到大学,互相之间紧密衔接。我们还要大胆尝试贯通教育,并且不能只停留于校园的贯通,更要深入到课程的贯通。小学教育是初中教育的基础,初中教育又是高中教育的基础,只有夯实基础,学生才能稳步快速发展。如果小学、初中、高中各管一块,各自为政,彼此不通气、不照应、不关联,不仅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还会产生内耗。贯通式教育,就是要打破学段之间的阻隔,真正从知识体系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角度,全面审视不同学段的不同教育构架、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育目标,实现教育规律与教学实践的自恰,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最适合的阶段学习最适合的内容,得到最科学的发展。我们应该将县域内学校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让不同学段的教师常态化交流,从而尽可能地提高办学效率。贯通教育、贯通培养是为了让学校的育人理念得到全面贯彻,扩大学校个性与精神的影响力,发挥学校的抱团优势,实现学校的优质发展。

(二)完善办学理念,加强文化建设。南通市各级各类学校“规划发展蓝图,引领办学方向”“坚持以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加强班子建设,办事公开民主”“优化师资队伍,狠抓内涵发展”“以扁平化管理为抓手,抓实教学管理过程”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法对我们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但我们也不能照搬照抄,必须结合我县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借鉴、实践、推广,形成切合我县实际情况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

我县各级各类学校要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挖掘学校文化内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鲜明。

(三)建设精品课程,丰富教学活动。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严格落实国家新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开好课程。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校立足实际,开发校本教材,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为确保校本课程教育质量,在校本课程的设置选题时,学校有一个总的培养目标和课题,各年级有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子课题,每位课任教师从子课题中选取一两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学校组织开展古诗文朗诵比赛、读书笔记评选、书法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承传统经典文化的热情。

(四)开阔教师眼界,加强外出学习。一是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及学校中层赴南通跟岗学习。通过此次学习交流,我们深感走出去的必要性,我县将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利用一周或两周的时间,深入南通市各级各类学校跟岗学习,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方式,先进的教学思维、模式。二是邀请南通市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及优秀教师来我县考察交流,现场指导我县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及教育教学等工作,为我县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五)强化队伍建设,促进专业成长。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打造一支高精尖的教资队伍,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力度,要求教师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能够熟练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要求每位教师研究新课标,将新课标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读1本以上的教育教学专著;做好新入职教师的培训,指定骨干教师为指导教师,从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听课、教案、作业等环节全方位指导,并开展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一年站稳讲台,两年教出成绩,三年成为骨干。

(六)推进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一是加强校本培训,以骨干教师为引领,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二是加强校本教研,着力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式问题,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解决新入职教师教学环节不熟,课堂质量不高的问题。三是加强教学交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让教师开阔眼界,学习先进,提升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

(七)建全管理制度,完善评价体系。引导各级各类学校重视管理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学校根据发展需要及时修订规章制度,要充分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使制度更加科学和可行。

学校要加强对规章制度的解读,让师生能熟知和认同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制度的落实和执行过程中,学校重视监督检查跟进,加强对教师工作的过程性考核和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促进师生养成良好的品质、习惯,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八)搭建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长时间、大规模选派优秀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有一定困难,但是利用好信息化平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积极与南通市各级各类学校交流协商,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学校领导班子管理理念、方法,教师备课、观课、授课、教研,学生资源共享、方法讨论、知识整理等方面的常态化学习交流平台。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此次考察虽然时间仓促,没有更加深入地交流学习,但我们也不虚此行,看到了很多亮点,学到了不少先进理念和方法。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我们将学以致用,开拓创新,为发展康乐教育事业竭尽所能,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康乐助力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