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县文旅局工作民主评议情况的报告

来源:县文广旅游局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3-11-13 10:17
字号:
收藏

为充分履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职能,根据《县政协2023年工作要点》安排,从7月份开始,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评议组,对县文旅局工作进行了民主评议。评议组先后到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部分娱乐场所、莲麓镇足古川村等文旅局工作和服务场所,通过现场查看、对话交流等方式,对县文旅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组织召开座谈会1次,听取县文旅局工作介绍,向政协委员、干部职工、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群众代表开展问卷调查200多人(次)。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县文旅局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讨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民主评议工作分宣传动员、调查研究、集中评议、整改落实四个阶段,评议内容为县文旅局近年来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重点围绕服务大局、依法行政、效能建设、协商民主、自身建设等方面进行评议。现将评议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文旅局有干部职工93人,县文旅局是县政府工作部门,为正科级,加挂康乐县文物局牌子,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与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实行“局队合一”体制,对外以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名义实施执法。县文旅局共承担工作职能16项,内设4个机构,。所属4家事业单位,分别是县文体旅游服务中心(正科级)、县博物馆(副科级)、县图书馆(股级)、县文化馆(股级)。全县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4个,8个旅游景点。有3家三星级旅游饭店,农家乐80余家,其中四星级农家乐1家,三星级农家乐6家,丙级旅游民宿1家。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全县有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2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县图书馆馆藏图书50000多册。县内有建档文物保护单位138处,其中县级以上文物保护遗址15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博物馆藏品3780余件。2013年创办了康乐县牛文化展览馆,收藏与牛有关的文物109件(套),牛文化书画摄影作品100余幅。目前,全县培育文旅类市场主体125家,旅游从业人员约2000人。八松乡纳沟村创建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康乐县先后荣获“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县”、“美丽中国 • 生态文旅名县”等荣誉称号。

二、总体评价

评议组认为,县文旅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围绕“生态立县、教育兴县、产业富县、工业强县”发展路子,充分发挥“十美康乐”独特优势,按照“南部旅游”的产业发展布局,脚踏实地推进文旅规划设计、重点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产业融合提质、文化传承保护、宣传推广营销、公共服务提升、市场综合监管等工作。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发展体系常态化、制度化要求,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班子成员分工较为合理,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全县文旅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宣传推介有效开展。有效推进我县旅游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文旅首位产业优势,依托“十美康乐”独特优势,多角度、全方位加强文化旅游宣传。一是扩大节会带动效应。先后举办了康乐县冬春季文化旅游节、莲花山花儿文化艺术系列活动、“陇越骑联”甘肃省自行车长征赛联赛康乐站、辛弃疾学术研究高峰论坛、沿太子山旅游风情线汽车露营集结赛暨自驾游活动、《草长沟的姑娘》歌曲发布会、莲花山花儿会、2023中国康乐第一届机车文化系列活动等,吸引周边县市和省内外游客来康乐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打卡,进一步提升康乐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大力宣传旅游品牌。完成了全县最新的旅游宣传片、推介词和导游词创作。以莲花山花儿、彩陶、康乐牛和红军长征在康乐等为元素,设计制作了笔记本、微信动态表情包等本土文创产品。发放宣传折页1.2万余册。邀请重点旅行社、摄影家协会、户外俱乐部等开展了采风踩线活动,大力宣传推介康乐旅游资源。三是全力打造共享平台。广泛利用网络及自媒体,开展“短、平、快”的智慧营销,开通运营康乐文旅新视听微信公众号、快手号、抖音号,坚持每周发布新作品、新动态,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持续擦响叫亮“花儿故乡·生态康乐”文旅品牌。

(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深入贯彻省、州、县加快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按照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旅游业发展的相关要求,发挥文旅产业规模效应,推动我县经济发展。旅游大通道将县内药水峡、白桦林、草长沟、竹子沟等景区景点以及县内二级公路、部分县乡公路、村道串联一起。投资2.36亿元建设康乐县旅游大通道一级驿站基础设施,投资4836.34万元建设完成了5处观景台、2处停靠点,新建了长约4.3公里的G248至打门乡村道路;投资5537.31万元,建设十里花溪漫道、温家河游客服务中心、云上梯田度假村、乡村康养社区、太子山植物科普园、温家河村形象入口、打门村形象入口等,目前正在施工建设。在旅游大通道沿线进行了2.7万平方米的文化长廊绘画,展示康乐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旅游大通道沿线开办农家乐、民宿50余家,带动就业人数1200余人;在现有的观景台和游客服务中心内投放了当地农特产品和文创产品60余种。

(三)文化服务日趋完善。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文化资源、优化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旅游项目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文化服务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使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便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逐步增强。一是文化活动形式多样。举办了以“悦享稼轩文化.书香润泽康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全县“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推进全民阅读,共建书香康乐”作用积极发挥,送图书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七进”活动有序开展,亲子绘画活动、青少年优秀电影展播、青少年走进图书馆、校园阅读推广等系列活动丰富多彩,临夏州首届“书香临夏·县市行”活动启动仪式暨“4·23世界读书日”活动成功举办,图书馆活动信息、数字资源、法制宣传、公开课、党史故事100讲等内容在公众号平台及时发布。二是传承保护深入拓展。以“传承华夏文明·赓续历史血脉”为主题的康乐县文物捐赠仪式在县博物馆举行,博物馆馆藏数量不断丰富;积极打造了“传承文明  光曜千年”社会捐赠展厅,丰富了博物馆的展览,鼓励了社会热心人士的信心;《神牛献瑞》、《康乐县博物馆彩陶鉴赏》图谱编制出刊;组织开展了进军营、进寺庙、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等博物馆十进活动,着力打造“阳光未来”小小讲解员品牌。截止目前,博物馆史前彩陶、瓷器、捐赠文物、牛文化等展厅、等现藏各类藏品3720件,博物馆“十进”活动累计开展200余场次,共培养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510余名。三是文化市场稳定发展。坚持以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为抓手,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定期、不定期持续对全县各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KTV、网吧、游乐场等文化娱乐经营场所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会同县应急、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2023年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检查120余次,有效保障了文旅行业领域市场安全有序。四是人员培训深入推进。组织开展了旅游管理培训班、文旅知识能力提升培训班、非遗花儿培训班、文旅市场安全生产等培训班;组织干部赴江西省上饶市、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和钢城区等,考察学习稼轩文化研究传承工作和文旅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举办了导游、讲解员专业技能培训40人次;举办了乡村旅游培训班,邀请省上旅游业专家,通过业务知识讲座和现场观摩的方式,对全县乡村旅游带头人、旅游示范村党支部书记、景区管理人员、星级宾馆饭店、农家乐、民宿经营管理者等80余人集中进行了培训,不断提升了文旅服务水平。

(四)委员提案有效办理。2022年以来,县文旅局负责承办的涉及我县文化旅游方面的提案共10件。县文旅局把委员提案的办理落实作为为民办实事、帮民解忧愁的有效途径,靠实工作职责,狠抓提案办理,使一批文化旅游惠民项目在我县落地建成。通过提案办理,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着实推进了我县文旅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进程。

(五)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县文旅局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实行局党组把好“方向盘”、局机关各股室当好“操盘手”、局属单位负责人做好“领头羊”三级联动模式。坚持党建引领、班子成员带头做示范、全体干部深入学习模式,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担当体现忠诚、以实干践行使命、以创新创造实绩,以自身建设新成效,有力确保了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前期设计规划不到位,落实落细不够有力。在学习贯彻系列讲话与坚持服务发展大局,推进文旅事业创新结合方面,前期设计规划不到位,在具体工作落实过程中,不够扎实有力,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文化旅游业发展成效欠佳。县内旅行社、景区景点等发展缓慢,对文化旅游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没有品牌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文化旅游企业,没有成立专业的文艺剧团。对草长沟、竹子沟等A级景区、蜂窝寺、亥姆寺等景点、大通道观景平台、停车场等管理不足。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管理运维缺人员、缺资金。建成的部分旅游基础设施有闲置现象。

(二)资源深度挖掘不够,品牌效应相对较低。对景区景点包装打造、宣传推介力度还不够。全县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禀赋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开发缺乏深度、广度不够;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元素的提炼展示还不充分;满足游客购买欲望的文创产品没有在市场上投放较少,“旅游+”的文章还没有做足做透;对外宣传的频次、力度还不够,方式方法比较单一,“花儿故乡·生态康乐”文旅品牌还不够响亮。

(三)深度融合发展不够,产业链条相对较短。旅游与文化、体育、商贸、农业、康养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文旅产业链条较短;文旅产业没有真正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首位产业,发展后劲还不足;文旅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新业态培育不充分,面上缺布局、线上缺体系、点上缺特色;体验性、趣味性、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旅游综合消费市场结合度不高。缺农特产品、文创产品设计公司,缺农产品、中药材等深加工企业。

(四)景区景点联动不强,旅游格局尚未形成。打造的景区景点以及旅游产品等小而散、档次不高,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没有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持的全域旅游格局。“二日游”、“三日游”等精品旅游线路亟待开发;过夜游游客人数少,旅游业没有充分带动就业和拉动消费,旅游经济收入偏低。草长沟、胭脂湖等A级景区没有发展夜间经济,文化娱乐设施项目少。

(五)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人才保障力度不够。当前我县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档次不高、数量不足、规模不大,停车场、观景台、游步道、旅游厕所等设施配置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特别是大通道沿线,旅游旺季明显不足,车辆拥堵、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现象时有发生。文旅系统干部队伍年龄和文化结构不合理,旅游策划管理运营人才难以满足全县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缺导游,缺讲解员,缺莲花山花儿、麦秆贴画等非遗传承人才。

    四、意见建议

(一)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结合太子山旅游大通道风景线布局,持续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和乡村旅游目的地,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发展。充分发挥乡村旅游(河口、温家河、多乐等)重点村示范引领作用,以点连线、以线串片,推进乡村旅游示范廊道建设。在谋划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打造方面要打破区域限制,对于跨乡镇、全域性的旅游规划要统筹开展。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谋划过程中应统筹谋划,避免规划重复、零散,质量和层次不高的问题。要根据全县旅游资源分布和特点,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避免推出的旅游产品小而散、档次不一、业态布局重复等现象。

(二)深度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出和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精准对接省内外精品旅游线路,积极融入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及甘青旅游大环线,依托临夏、定西、甘南等入康主要路线,深度挖掘、梳理、整合旅游资源,持续发掘特色亮点,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打造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精品自驾游线路,充分演绎和展示我县独特山水风光、人文底蕴、民俗风情,进一步解决“一日游过境游多、多日游过夜游少”的问题,打响叫亮“花儿故乡·生态康乐”旅游品牌。

(三)依托“十美康乐”独特优势,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坚持办好冬春季文化旅游节、莲花山花儿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用有效手段争取最广泛的传播。立足“十美康乐”独特优势,精心组织实施摄影家跟拍风光民俗照片、户外达人走康乐、百名网红游康乐、旅游记者体验游,“星球研究所”、小红书、快手、抖音等商业推广,拍摄高水准风光片,邀请省内外知名旅行社团队来康考察踩线等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省内外游客认识康乐、了解康乐、走进康乐,巩固和发展旅游客源市场。

(四)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形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深入推进“书吧”、“文化驿站”、乡镇综合文化站等硬件建设,加快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智慧化升级改造进度,不断提升免费开放工作水平;要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推进“书香康乐”建设;广泛开展文化文艺创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送戏下乡”、歌舞表演、书画摄影展、阅读朗诵会、馆藏文物精品展等文化活动;将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与市场化演艺、营销等相结合,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丰富公共文化产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五)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统筹实施强化项目运作。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统筹推进分类施策,对于部门能争取到的资金和项目由部门进行建设,对于投资体量大、跨区域的项目,可通过富康公司融资、州级专项债、招商引资等渠道进行建设;要根据项目特点推进项目谋划落地,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推荐纳入年度重大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把引领带动性重点建设项目,申请列入财政专项资金补助支持范围;自然资源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项目前置性要件办理。

(六)培养引进专业人才,加快旅游商品开发步伐。强化文旅产业人才支撑,引进旅游发展的专业化人才,大力表彰在旅游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将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在旅游发展一线;在旅游业发展上,选好带头人,将致富能人、行家里手充实到一线,充分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对现有的导游、讲解员、干部队伍等旅游系统工作人员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采取不同形式引进和使用外地具有高水平的策划、管理、经营方面的专业人才,强化服务能力,优化旅游环境,切实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促进旅游与文化、商贸、乡村振兴等融合发展。围绕白桦林、草长沟、竹子沟景区景点打造省级旅游度假区,主打度假康养、商务休闲、冰雪运动等旅游产品;围绕边家林遗址、博物馆、线家楼等打造研学旅游产品;围绕新集村新农村等打造“农家乐、民宿文化街区”,主打休闲、美食、娱乐、住宿等旅游产品;围绕河口、海甸峡、桃花岛等打造酷玩、户外运动、徒步、山地自行车等旅游产品;围绕莲花山景区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度假康养、探险挑战、禅修文化等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