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县附城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助餐服务案例

来源:县民政局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5-03-14 16:24
字号:
收藏

一、工作背景

附城镇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辖10个行政村、4个社区,常住人口约6.9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约6000人,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850余人。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独居、空巢、失能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日益突出。原有助餐服务存在覆盖面窄、餐品单一、配送能力不足等短板,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在此背景下,附城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智慧赋能”为思路,探索构建“幸福食堂+入户配送”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有效破解助餐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二、主要做法

(一)整合资源,打造标准化幸福食堂

1.硬件升级:利用附城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现有场地,建成标准化幸福食堂,配备智能烹饪设备、消毒设施等,划分食材存储区、烹饪区、分餐区等功能区域,每日可提供餐食300份。

2.食材保障:与本地农业合作社签订协议,建立“直采直供”模式,确保食材新鲜、价格稳定;针对老年人营养需求,聘请营养师设计“三低一高”(低盐、低糖、低脂、高蛋白)特色餐谱,每月更新菜品20余种。

(二)织密网络,构建社区助餐服务圈

1.智慧管理:开发“附城助餐”小程序,老年人可通过手机预约订餐、查看菜单、反馈意见;系统自动生成每日用餐数据,精准调配各助餐点餐食供应量,减少浪费。

(三)精准配送,打通服务“最后一米”

1.分类服务:对行动自如老人,鼓励到助餐点就餐并享受2元/餐补贴;对失能、独居老人,由养老服务中心专职配送员联合社区志愿者“一对一”送餐上门,每餐额外补贴3元。

2.社会协同:与本地物流企业合作,在雨雪等极端天气时启用应急配送车队,确保餐食准时送达;联合卫生院为慢性病老人定制个性化餐食

(四)多元筹资,保障可持续运营

1.政府兜底:上级部门不定期补贴,用于设施维护和困难老人餐费减免;对低保、特困老人实行“免费就餐+营养加餐”政策。

2.市场反哺:幸福食堂午间向周边学校、企业开放,以市场化定价提供工作餐,盈利部分反哺老年助餐服务,实现“以商养公益”。

三、取得成效

1.服务覆盖面显著扩大:月均服务老年人700余人次,较改造前稳定增长,助餐点辐射范围内老年人覆盖率达35%。

2.满意度持续提升:根据2024年满意度调查,老年群体对餐品质量、配送时效的满意度分别达90%和95%

四、经验启示

1.标准化建设是基础:通过统一设施标准、餐品标准和配送流程,可大幅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结合实际,制定老年助餐服务地方标准。

2.智慧化赋能是关键: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需求精准对接、资源动态调配,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升老年人体验感。

3.多元协同是保障:政府、企业、社区、志愿者多方联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是破解资金、人力难题的有效路径。

4.可持续发展是核心:探索“公益+市场”双轮驱动模式,增强自身造血能力,确保助餐服务“办得起、办得久、办得好”。

附城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以创新驱动、精准服务、长效运营为核心,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老年助餐服务样板,为破解农村及欠发达地区助餐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