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税务:绿税赋能河州生态 税务护航黄河安澜

来源:税务局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5-11-06 15:30
字号:
收藏

本网讯  临夏回族自治州全境属黄河流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守护黄河生态、推动绿色转型是当地发展的核心目标。临夏税务部门精准锚定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水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管理为抓手,深化绿色税制协同发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注入“税动能”。

精耕水资源税管理 守护黄河水脉根基

水资源作为黄河流域生态脉络的“生命线”,其可持续利用直接关乎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安全。东乡县税务局立足区域水资源禀赋特点,以水资源税精细化征管为突破口,构建“精准监管+政策辅导”的治水护水体系。

在精准监管方面,东乡县税务局主动打破部门数据壁垒。一方面,积极与地方水务部门对接,对县域内水资源税缴费企业进行摸底调研,筛选出重点税源企业,对辖区内水资源税纳税人实施“台账式精细化”管理,确保税源底子清、情况明。另一方面,主动联合水务、国家电网、发改委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依托取水量、用电量、电量结算单等前端数据,对销售端发票信息进行交叉比对,实现从“源头取水”到“终端用水”的全流程动态监管。

图为税务干部到电站宣传水资源税相关政策

在政策辅导方面,东乡县税务局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先从内部筑牢政策解读基本功,再向外提供优质服务。对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定期组织干部学习水资源税政策,并开展研讨交流,确保每一名干部都能成为“懂政策、会解读、能答疑”的专业辅导员。对外,组织业务骨干对重点企业进行调研辅导,详细解读水资源税的政策要点及涉税业务操作流程,并多次通过征纳互动线上辅导、电话沟通等方式,帮助纳税人办理跨区域财产税源登记、税费种认定和申报测试等工作。

通过“精准监管+政策辅导”双轮驱动,既提升了征管“精度”,也传递了服务“温度”,有效规范了企业用水行为,用水量实现明显下降。

深化环保税调节 撬动减污降尘转型

康乐县税务局立足县域实际,聚焦建筑施工扬尘这一影响空气质量和区域环境的关键因素,积极探索、精准施策,以环境保护税征管为抓手,有效推动辖区内建筑企业绿色转型和清洁生产,为守护“黄河上游绿”贡献坚实税务力量。

康乐县税务局主动加强与县住建局、县生态环境分局的沟通协作,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定期获取建设工程项目清单、施工许可证发放信息、工地扬尘在线监测数据等,形成“源头管控、过程监控、末端核查”的闭环管理模式。税务干部深入辖区各大建筑工地及项目部,开展“面对面”政策辅导,详细解读建筑扬尘环保税的计税依据、应纳税额计算方法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特别强调对采取密闭施工、喷洒淋雨、设置围挡等有效降尘措施的企业可享受税收减免,引导企业从“要我环保”向“我要环保”转变。

图为税务干部深入建筑项目工地宣传环保税政策

甘肃五环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晓琰表示:“税务局的精准辅导让我们彻底搞懂了环保税政策要求。我们公司在施工中严格按规定覆盖防尘网、安装喷淋设备,因此依据政策享受到了8640元的环保税减免。这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重视,也意识到环保投入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体现。”

绿色税制发力 引导企业合规发展

走进临夏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现代化“绿色工厂”气息扑面而来:新能源发电GSCR系统、扬尘浓度监测设备实时运转,生产车间布局紧凑有序。

“在税务部门的及时辅导下,2024年至今公司已累计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款300余万元。”临夏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范长虹表示,企业计划将省下的资金投入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生产线等环保设备更新改造中,改造完成后节能减排效果将显著提升。绿色税制与合规经营的双重作用,不仅助力企业将绿色发展与合规经营理念深度融入经营策略,更推动了产业整体优化升级。

图为税务干部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

和政县税务局采用“数据+服务”监管模式,运用风险预警功能,对企业涉税行为进行合规性审查,依据税收法规和环保政策,针对性解决环保税、企业所得税申报难题,确保企业涉税行为合法合规。同时,对购置用于安全生产、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等符合政策目录的先进设备,提供“政策清单+操作指引+风险提示”的全流程服务,确保企业充分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税额抵免等政策红利,引导企业在合规前提下健康发展。

下一步,临夏州税务局将持续深化绿色税制落实,以更实举措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河州大地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