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易+”创新机制快速处置涉旅案件筑牢优化营商环境信用基石

来源:发改局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5-09-26 10:21
字号:
收藏

2025年7月份一名外地游客在我县旅游时不幸遭遇本地居民白某的无端滋事与故意殴打。该事件不仅严重侵害了游客合法权益,更对我县苦心营造的旅游营商环境口碑造成了潜在伤害。康乐县人民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团队立即启动涉营商案件快速响应机制,对白某作出“快捕快诉”的决定,并创新性地引入“信易+”信用监管与激励机制,将此案办成了一场震慑违法、保护权益、褒扬诚信的“法治公开课”,彰显了信用社会建设的刚性力量与柔性智慧。

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土壤”,是区域发展的“软实力”。

近年来,我院深刻把握信用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的内在关联,以一起涉旅案件的创新处置为契机,将“信易+”机制深度融入执法司法与社会治理全过程,既彰显了法治的刚性力量,又传递了信用的柔性温度,为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供了生动范例。

法治是营商环境的“压舱石”,速度与力度是其核心体现。

当外地游客在当地遭遇无端滋事与故意殴打,事件不仅侵害个体权益,更触碰了区域旅游营商环境的“生命线”。我院迅速摒弃“就案办案”的传统思维,将案件定性为关乎县域形象与市场信心的关键事件,第一时间启动涉营商案件快速响应机制。承办检察官团队主动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在严守案件质量底线的前提下,压缩逮捕、起诉各环节时限,实现“快捕快诉”无缝衔接。这种“雷霆处置”释放出明确信号:对破坏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尤其是损害外地市场主体与游客利益的恶性事件,始终坚持“零容忍”。法治的及时介入与高效落地,不仅让违法者付出应有代价,更让市场主体与消费者感受到“安全有保障、权益能维护”的踏实感,为营商环境筑牢法治根基。

信用是营商环境的“金钥匙”,创新与精准是其关键内核。

我院办理该类案件时并未止步于刑事处罚的单一处置,而是以“办理一案、治理一片”为目标,创新性引入“信易+”信用监管与激励机制,构建起“褒信惩恶”的双轨治理体系。对失信者,实施“信易+惩戒”:将违法者的犯罪信息依法依规纳入个人公共信用档案,使其在贷款申请、招投标参与、政府优惠享受等领域“一处失信、处处受限”,通过信用惩戒与刑事处罚的叠加,大幅提升违法成本,形成强大社会震慑。对守信者,推出“信易+护游”:为受害游客提供行程调整、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优先服务,用信用关怀弥补其负面体验,重塑对当地的信任。这种“区别对待”的精准施策,让信用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权益,既约束了失信行为,又激励了守信自觉,为营商环境注入信用动能。

长远来看,信用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长远计”,融合与深化是其发展方向。

此次涉旅案件的处置,是当地将信用建设融入社会治理的缩影。未来,需进一步拓展“信易+”应用场景:在市场监管领域,建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让守信企业享受“绿色通道”;在金融服务领域,推广“信易贷”,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政务服务领域,实行“信易办”,提升守信主体办事效率。通过多领域、深层次的信用融合,让信用成为市场主体的“第二张身份证”,让“诚信某地”成为吸引投资、汇聚商机的“金招牌”。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信用建设是永恒“主旋律”。

我院以“信易+”机制为抓手,将负面事件转化为营商环境优化的契机。唯有持续以法治为基、以信用为翼,才能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区域竞争力,为康乐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营商环境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