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县:以信用建设为基 绘就营商环境新篇章
近年来,康乐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以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强化信用修复宣传,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强化政策支撑,夯实信用体系基础。康乐县对标国家和省州最新精神,先后出台政务诚信、个人诚信、新型监管机制及“诚信康乐”建设等多个实施方案,系统搭建信用制度框架。严格落实“应归尽归”,今年归集“双公示”信息3778条、五归集信息5749条,全面涵盖合同履约、信用承诺、用水用气等特定领域信息,合规率、及时率均达100%。依托临夏州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市场监管、税务、住建等多部门数据,形成企业信用全景画像,为金融信贷、招投标等提供精准信用参考。同时,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制,引导企业在行政审批、市场准入等领域主动承诺守信,强化自律意识,营造“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市场环境,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的信用支撑。
信用分级分类,提升监管综合效能。将信用监管与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合,创新“信用+监管”模式,紧扣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级分类监管、事后信用修复三个关键环节,在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16个重点领域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将信用评价与“双随机、一公开”有机融合,实现对守信企业“无事不扰”、对失信企业“精准监管”,既减轻企业负担,又提高监管针对性。通过差异化措施,推动资源向诚信企业倾斜,助力优质主体轻装前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强化修复宣传,信用生态持续优化。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康乐县将信用修复纳入便民服务范畴,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今年已指导完成信用修复695次,通过“两书同达”机制让失信主体修复有门、纠错有路。税务部门主动提供“一对一”辅导,推动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同时,积极开展“诚信万里行”和“信用日”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信用活力。
下一步,康乐县将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质增效为突破口,以“诚信康乐”品牌建设为引领,推动信用信息归集、实施信用分级分类应用,不断拓展“信易”+场景,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切实解决企业在政务事项办理等领域多方开具证明等问题,分行业领域开展“诚信示范企业”评选活动,对高信用等级企业给予行政审批“容缺受理”等激励,全面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努力形成“知信、守信、用信、增信”的社会氛围,为建设更高水平营商环境提供坚实信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