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县公安局 解心结的“牛大姐”:从田埂到法典的守护者

来源:县公安局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5-03-21 16:54
字号:
收藏


在康乐公安的信访窗口前,总有个带着沙哑嗓音的身影在忙碌——牛永萍,这位扎根接待窗口八载的信访民警,用真情捂热了百姓心窝里的冰疙瘩。她左手攥着沾满泥土的调解笔记,记满群众的家长里短;右手握着发烫的法律条文,标注着公平正义的刻度,这位被同事和群众唤作“牛大姐”的公安信访干部,早已将“人民至上”的誓言化作春风。寒潮里三进竹子沟的脚印串成连心锁,卷宗堆里磨破的法规手册垒成信任墙,手术室到接访室两点一线的奔波丈量出赤子心。八面锦旗猎猎作响,诉说着她以法为尺、以情作舟,在民情湍流中摆渡公平的动人故事.
她从警28年如一日,积极践行初心使命,回看她的从警经历,曾经奋战在缉毒第一线、曾经坚守看守第一线、曾经来往于社区间……如今又值守在公安信访最前沿,她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先后荣获“全国监管系统先进个人”“临夏回族自治州第三届道德模范”“康乐县第一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在主持康乐县公安局信访接待室工作期间,她带领团队连续3年位列全州公安信访年终绩效考核第一,信访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扬,赢得了群众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她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公安信访民警的忠诚与担当,展现了女警的独特风采,成为同行中的楷模。

真心换真情,做群众的顺气丸。牛永萍常说:“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我们就是群众的‘顺气丸’。”她始终坚守在信访一线,以热情接待、真诚相待、平等对待、以理相待的“四待”工作法,累计化解80余件信访案件,推动全县重复信访率显著下降。她也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甚至在寒冬大雪中三进竹子沟,连续调解7小时,成功化解两代人宅基地纠纷,村民王老汉抹着泪说:“牛主任这嗓门吼得凶,句句都吼在理上。”啃“硬骨头”,化解积案的“孺子牛” 。面对信访积案,牛永萍敢于迎难而上,运用“情感疏导法”“多元调解法”等创新方法,成功化解15件疑难复杂信访积案。她以换位思考倾听诉求,以责任心深挖症结,以恒心跟踪化解,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如今,“有事找牛大姐”已成为群众的口头禅。法治为基,让群众感受公平正义。牛永萍深谙法治是信访工作的生命线,是群众诉求的保障线,化解矛盾不能只靠情感投入,而是要让群众在每起案件中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她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法律法规,经常向法律工作者请教学习,在工作中坚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默默耕耘,群众的信任是最大的幸福。在同事眼中,牛永萍是名副其实的“拼命三娘”。父亲病重住院期间,她白天坚守工作岗位,晚上陪护在病床前,未曾请过一天假;甚至在眼疾手术后拆线的当天,她便毅然返回工作岗位。领导多次劝她休息,她却坚定地说:“信访工作有连续性,群众来了,我却不在,不能让群众失望。”作为一名信访民警,加班加点对她来说是常态。8年来,当群众将一面面绣着“情系百姓,为民解忧”的锦旗送到信访室时,她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刀光剑影的辉煌,牛永萍8年如一日的坚守,像胡杨般扎根在民情民意的土壤中,让每一声“牛大姐”的呼唤都化作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那些化解在田埂上的恩怨,消弭在法典中的心结,定格在锦旗里的笑颜,如同涓涓溪流,昼夜奔涌着警民同心的时代强音。在平凡的信访岗位上,用忠诚与热血书写了不平凡的为民篇章。从“信访窗口”到群众心头,她将法治力度与人性温度融为一体,把党的关怀化作春风细雨,滋润着百姓心田。她的足迹遍布村头巷尾,她的故事写满鱼水情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