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社区 康乐公安织就平安经纬
樱桃红了
藏蓝青春守护烟火温情
村口有一丛樱桃树,长得比去年茂密了一些,连续几个大晴天后,樱桃红了一大片,张大娘盼着小马来吃樱桃。小马是这个社区的片警,更多时候村民们都叫他“尕马”,“尕”是这里的方言,即有“小”的基本意义,也承载着亲昵、爱怜的情感色彩。
尕马确实还“尕”,是警营里的一名95后。张大娘还记得他第一次来村里走访的样子,那会儿他警服穿得笔挺,连袖口的扣子都系得严严实实,走路时腰板挺得笔直,村里孩子追着他喊"警察叔叔",他还会不好意思地笑。
如今6年过去,看着他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那个"尕"字似乎不太贴切了。长期熬夜让他的眼角早早爬上了细纹,皮肤也被晒得黝黑,制服袖口都磨出了毛边。和群众打交道的这几年,“尕马”会的技能是越来越多。
他摘了一把高处红透的樱桃,又顺手帮大娘把门口的柴火垛整理好。这个动作熟练得像是回了自己家。六年来,他帮村里老人修过房顶,给留守儿童辅导过作业,半夜送过突发急病的村民去医院。那些青涩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村民眼中可靠的"马警官"。
所里的同事有时打趣他:"我都有点想叫你老马了哈哈哈......"
"所长,不行你叫我一声马所听听?"他嬉皮笑脸地回嘴。
"你小子又欠揍了......"所长作势要打,眼里却满是欣慰。
“当好防范宣传员、平安守护神、服务警管家是咱们所的“家训”。”入警之初他的师傅将这句话郑重地讲给他。这些年,在这个片区,他也学着师傅的样子扎根基层,登门入户,从与群众不熟悉到他们开门相迎,诉说心结,“尕马”觉得他和群众的距离拉近了。
村庄上空生起袅袅炊烟,樱桃酸甜的汁水在口腔里迸开,雨后的蜘蛛网挂在屋檐角落,突然想起六年前第一次来时的忐忑。如今每条巷子他都熟稔于心,每户人家都愿意给他开门。那些被岁月磨出的皱纹和老茧,是这片土地给他的勋章。
“尕马”长大了,他早已不是那个生涩的小警察,而是长成了能扛起一方平安的汉子。樱桃树旁边是洋芋地,长势喜人,白色和紫色的花竞相开放。祥和的夏日雨后村庄,“尕马”觉得他也像那樱桃树的根系一样,长在了这里,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
丈量街巷
便民服务润泽百姓心田
城东的夜,总是比别处来得更喧嚣些。当夕阳的余晖刚刚褪去,酒吧街的霓虹便迫不及待地亮了起来,将整条街道染成一片绚丽的色彩。烤肉架上滋滋作响的油脂声,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年轻人肆意的欢笑声,在这里交织成独特的城市夜曲。
城东的社区民警老何查看了一下执法记录仪的电量后,总要走进这片光影交错的世界与寻常村落不同,象山城东社区是这座城市最鲜活的脉搏所在——白天是川流不息的商业区,入夜后则变身成为年轻人的狂欢胜地。酒吧、KTV、烧烤摊,一家挨着一家,一直延伸到街角。
"何警官,又来检查啊?"烧烤摊的老张熟络地打着招呼,手上的动作却没停,翻转着滋滋冒油的肉串。
"嗯,看看消防器材。"何耀南笑着点头,目光却仔细扫视着后厨的每个角落。这已经是他今晚检查的第七家店铺了。从灭火器有效期到安全通道标识,从监控摄像头角度到应急照明亮度,他都要一一确认。
转角处的"夜未央"酒吧里,震耳欲聋的音乐声隔着玻璃门都能感受到震动。何耀南推门而入,扑面而来的是混杂着酒精与香水的气息。他轻车熟路地穿过舞动的人群,径直走向吧台后的消防栓。
"何警官,都按您上次说的整改好了。"酒保小陈赶忙凑过来。
"逃生通道的应急灯还要再亮些,周末人多,安全第一。"
走出酒吧,夜风带着微微的凉意。老何抬头看了看夜空,又低头在警务通上记录检查情况。忽然,一阵急促的呼喊声从街对面传来:"警察同志!帮帮忙!"
一个满脸焦急的年轻女孩跑过来,身后跟着几个同样慌张的同伴。原来是从宁夏来看郁金香花海的游客,拍照时不慎把手机滑进了下水道。
老何快步来到事发地点,单膝跪地,借着强光手电往缝隙里照。黑黢黢的下水道里,隐约可见手机屏幕的反光。"还在!"他立即联系物业,同时安抚急得快哭出来的女孩:"别担心,能取出来。"
当维修人员带着工具赶到时,何耀南已经脱下了警服外套,卷起袖子准备帮忙。两个大男人就这样跪在马路牙子上,一个用撬棍小心撬开井盖,一个伸长手臂去够。经过十多分钟的努力,沾着水渍的手机终于重见天日。
从城东酒吧街璀璨灯火下的巡逻走访,到街巷弄口的家长里短,老何用11载从警光阴在蓝川绣出一幅平安长卷。他的脚步走遍辖区的每个角落,笔尖记录下人间冷暖……件件爱民为民的情怀凝结成万家窗棂上跃动的暖光,而他始终是那道穿行于市井的藏蓝身影——以初心为针,以匠心为线,在平凡的经纬中织就了辖区的安宁与信赖。
扎根基层
大山深处的“活地图”
在拉麻山村崎岖的山路上,总能看到一个藏蓝色的身影穿梭于村寨之间。作为派出所业务副所长,石文平主动请缨承担起辖区最大行政村——拉麻山村的"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这里流动人口众多、行业场所繁杂,建筑物分布错综复杂,如同一张难解的拼图。
面对艰巨任务,他没有丝毫退缩。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照进山谷,他就已挎着警务包出门;夜幕降临,村委会的灯光下仍能看到他伏案整理数据的身影。1546条标准地址、1477家实有房屋、7130名实有人口、18家单位、38类行业、129处场所......这些数字背后,是他一步步丈量出的平安蓝图。
最令人动容的是他为达哇河村一户深山居民解决户口难题的故事。这户人家住在人迹罕至的半山腰,道路不通、通讯不畅。在一个飘雪的周六,他带着辅警徒步四公里崎岖山路,终于为一名智力障碍人员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黑户"问题,使其得以享受医保、低保等惠民政策。当崭新的户口本交到村民手中时,全家人热泪盈眶的场景,成为他从警路上最珍贵的记忆。
"数据要像山泉水一样鲜活。"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位社区民警最真挚的为民情怀。在拉麻山村蜿蜒的山路上,他日复一日地丈量着这片土地,用脚步绘制出一幅精准的"民生地图"。1477家实有房屋、7130名实有人口......这些鲜活的数字,就像山涧清泉般流淌在警务平台上,最终让派出所在全省考核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州标杆,这份执着也为他赢得了沉甸甸的二等功奖章。
从警多年,他始终保持着农家子弟最本真的模样。调解纠纷时,他总说"将心比心",把群众的烦心事当成自己的家事;执法办案时,他坚持"一碗水端平",让每起案件都经得起阳光的检验;服务群众时,他习惯"多想一步",独居老人种庄稼收玉米的时间都记在心上。正是这份质朴的坚守,让他在全州考核中长期名列前茅,更在群众心里树起了一座无形的丰碑。
当达哇河村的村民捧着崭新的户口本热泪盈眶时,当深夜巡逻看到万家灯火安然点亮时,他更加确信:警察的荣誉在奖章上,更在老百姓真诚的笑脸里。就像山泉水滋养万物一样,他用最朴实的付出,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
岁月如歌,藏蓝情深。社区民警用脚步丈量社区的每寸土地,用真心聆听群众的每句心声。晨光里走访的身影,夜色下巡逻的灯光,调解时真诚的话语,服务中温暖的笑容——点点滴滴,都是警民鱼水情深的见证。未来的日子里,愿继续做社区平安的守望者,做群众冷暖的知心人。让警徽的光芒照亮每个需要帮助的角落,让藏蓝的坚守温暖每颗期盼平安的心灵。在这片我们共同守护的热土上,警民携手,共绘一幅"万家灯火平安夜,岁月静好有人守"的温馨画卷。